欢迎进入上蔡县三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
企业地址: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东洪乡西街西段路南

招商电话:0396-6752012

公司新闻
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公司新闻

为什么大灾之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(上)

作者:三联农业 日期:2014-10-25

     金秋时节,各地频传丰收喜讯。据农业部消息,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,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,实现连续八年增产,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。  

    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并不风调雨顺,年初北方冬麦区遭遇大范围、长时间冬春连旱;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;入汛以后,南方地区出现多次暴雨洪涝,部分地区旱涝急转;夏季西南地区继去年特大冬春干旱后再次发生夏伏旱;多发频发的水旱灾害让粮食生产一次又一次面临困境。在这样一个大灾之年,粮食生产又实现增产,一些人疑惑不解,很多人都在问,在我国这样一个依然靠天吃饭的国家,为什么连年大灾粮食连年增产?解疑释惑,应作具体分析。  
农业灾害与气象灾害既相关又有区别  
    首先,要明白一点,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。例如,新闻中经常播报某地降水量同比偏少5成,发生严重气象干旱。气象干旱通常用降水与蒸发的收支比例关系(干旱指数),或某一时段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(降水距平)来衡量,降水减少,水分收支不平衡,就会造成气象干旱。但发生气象干旱并不表明农业生产一定受到严重影响。农业干旱通常用农业供水与作物需水之间的相对关系来衡量,通过土壤水分和植株表现来表达。比如0-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%,同时作物叶片出现卷曲或发育缓慢的现象,就是受旱。0-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%,作物植株出现叶片发黄、干枯、死苗等症状,就是重旱。农业干旱的发生除了取决于降水、气温等气象因素外,还与土壤类型、农田墒情、作物种类、生育期、农业供水、农田管理措施等作物需水和耗水因素密切相关。以冬小麦为例,在冬季和初春时小麦正处于休眠期,对水分的需求较少,这个时候如果遭遇气象干旱,尽管对麦苗安全越冬不利,但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较轻,通过返青起身后的肥水管理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;但在返青拔节、灌浆期等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明显增加,如果这时遭遇干旱,就会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。此外,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,不同作物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尽相同,反映出来的农业干旱程度是有区别的,例如杂粮杂豆的耐旱能力要强于一般的旱地作物;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,不同地块的农业干旱程度也是有区别的,例如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要好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坡地。因此,简单从气象灾害发生来判断农业生产丰歉是相对片面的。  
    那么,如果发生了严重的农业灾害,是否我国粮食一定会减产?通过对近年来粮食生产与灾害影响的关系研究,结果表明:灾害发生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,但不是决定粮食生产形势的唯一因素。对2004年-2011年分季节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,从全国看,在连年增产的情况下,大多数年份都有减产的季节。除2004年、2007年、2008年和2011年的夏粮、早稻、秋粮三季粮食都增产外,其他年份均有一季或两季粮食因灾减产,2005年和2006年早稻减产,2009年秋粮减产,2010年夏粮、早稻均减产。分地区看,在全国增产的情况下,每年都有减产的地区。2006年川渝大旱减产100多亿斤,2007年东北大旱减产120多亿斤,2009年东北及内蒙古大旱减产160亿斤,2010年全国大丰收也有12个省份是减产的。这说明,我国地域辽阔,每年都有灾害发生,每年总有受灾减产的地方,也有无灾增产的地方。一个区域受灾或一季粮食作物受灾,并不等于全国或全年粮食减产。